很少有文化活动能像奥运会那样将世界联系在一起。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新冠疫情之后继续参加各种比赛。奥运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体育比赛,有200多个国家参加。反过来,它们又使人们对建筑和设计在每个主办城市的城市演变中的作用提出质疑。
在讨论奥运会的建筑与城市影响时,一条核心线索是适应性再利用,以及在奥运会期间和之后让这些场馆(以及由此产生的基础设施)恢复活力的能力。以下文章探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建筑、城市和社会影响,以及一些案例研究。这些文章共同探讨了投资这些大型城市项目的意义,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如何衡量或重新考虑其影响。
城市正在避免举办奥运会。但不应如此。
奥运会是每个运动员的心头好,它每两年将世界的目光投向一个主办城市,展示运动在夏季和冬季赛事中所能提供的最佳内容。在为期四周的比赛中,城市周围的喧闹声是可想而知的,游客、媒体和运动员都在为这一热潮做出贡献。由于几乎所有的公众反应都是积极的(大多数的奥运申办项目都得到了70%以上的支持),奥运会成为一个国家展示其文化和它所能提供的一切的机会。
伦敦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如何过渡到遗产模式
在建成之前,由Populous设计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育场的遗产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原本的设计场馆是在运动会结束后基本拆除,但当地足球队突然对未来的体育场感兴趣,导致政府改变了主意,重新提出了一个可以在未来举办足球比赛的设计方案。《卫报》体育记者Owen Gibson最近将运动会后的情况描述为 “一个巨大的、昂贵的工程难题",在这个难题之中,“就所有意图和目的而言,它已经被完全重建了。"
如何(不)举办奥运会
发现关于奥运会及其影响的ArchDaily系列。以蒙特利尔1976年的体育场为例,它因其圆形而被昵称为 "大O",也因其所产生的债务额而被称为 "大欠债"。罢工、管理不善和复杂的设计(Rogert Taillibert的方案要求建造一个倾斜的175米高的塔楼来容纳可伸缩的屋顶)构成的大灾难意味着——在开幕之日——体育场高高矗立,而塔楼只建了一半,屋顶则完全不存在。
北京2022年冬奥会建筑盘点
2022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即将正式启幕。冬奥会进行一次大胆的突破,在北京冰上赛区基础上,设置张家口和延庆两个雪上赛区,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冬奥会三赛区体系。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导了张家口赛区整体及全部场馆和北京赛区首钢场馆的规划及建筑设计工作,延庆赛区的规划及场馆设计工作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导。
奥运城市化:奥运公园与体育场的后生
现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自1896年开始以来,一直被主办城市作为向世界展示独特城市形象、补贴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或快速开展重建计划的机会。除了令人瞩目且常被讨论的体育场馆,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奥运城市化的复杂故事,涉及赛事催生的大规模开发项目。
2016年奥运会:里约的两个遗产
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以及国际足联的世界杯,一直是这个城市的推动力。将“遗产”一词与世界重大事件联系起来并不新鲜。在提到奥运会和世界杯时,我们经常看到它被使用,近年来,当我们看到这些盛会对主办城市的持久影响时,它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了,如巴塞罗那(1992年)、雅典(2004年)、北京(2008年)和伦敦(2012年)。但谁是奥运会“遗产”的主要受益者?巨大的公共投资是否值得?普通民众的生活是否会有任何改善?所建的设备能否适应日常使用?